小兒挑食時喜歡這樣問:「媽媽!妳會先吃喜歡的菜、還是不喜歡的菜?」,或者:「妳小時候遇到不喜歡的菜,阿嬤會逼妳吃光嗎?」,這種挾帶接下來要切入談判的氣勢,總讓人又好氣又好笑。
我喜歡先好好享受“喜歡的食物”,對於“不那麼喜歡的”則在飽食之餘淺嚐即止,不過這是大人才有的餘裕。對小孩來說,媽媽不會準備讓你過飽過剩的食物,因此在餐桌上最好有“碗內要全部完食”的心理準備,畢竟,大多時候的三餐料理,都是為了成長期中營養均衡而準備,先吃後吃都好,即使是再不樂意的食物,請都要嚐過幾口,這是小孩的”生存之道”!
從防疫進入三級警戒並且雙北禁止餐廳內用後,我和孩子們就不再出門,陽光微風之於我們已然是曬日光燈與空調,偶爾倚窗看著外頭晴雨,竟然有種置身事外的錯覺.....對於是容易成為家戶感染的高風險族群,我們能做的,就是自肅居家不外出,減少與任何非必要的接觸連結,至於只能恪守職場義務的,他保護家人的方式就是謹小慎微在進入家門後的消毒清潔,盡力而為。
即便這樣的居家日常在疫情開始時已有心理準備,但當真實面對很多不得不的被迫接受,強逞堅強也常有隨時可以瞬間擊垮的膽怯焦慮.....
大概對病毒的感受比起數字呈現更有臨場感與警戒,家以外的運作型態改變也就更有感了!很多在尋常日子中,我們所喜歡、所關心的人事物,常被放到第二線捨近求遠:改天有空、下次再說、反正很方便.....在這段時間開始聚焦關心:大家一切都好嗎?
因為行為被限制的心有餘而力不足,外食不再是生活中可以隨性的錦上添花,所以開始特意回頭關注自己私心很喜歡的餐廳、咖啡館,如果可以,都希望能夠在疫情回到控制時,還能各自歡喜相見。
「媽媽~我發現大人只會準備(/點菜)自己喜歡的食物耶…..」,疑!是這樣嗎?🤪
Jack & NaNa COFFEE STORE 是很早前就私心喜歡常和好友相約的秘密基地,只是近來為了配合小子的用餐需求而少有機會前往,但依然念茲在茲;午夜好不容易得空,趕緊把”大溪豆干”(外形貌似,實則是濃縮咖啡冰塊)直接與鮮奶相融,和 COFEX陳耀訓麵包埠的 #台式馬卡龍,混搭宵夜,總算覺得日子再緊張甚至偶爾不耐,能有此片刻放鬆,好像也沒什麼不能用光明與微笑去度過了! 🙂
☕️🧊購買 傑克娜娜的濃縮冰角
請見這篇 https://reurl.cc/gW016X